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页面:新闻中心 > 社会热点 > 

王小川和俞永福教你怎么做搜索,看完千万不要学!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3 17:53:43    作者: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神马搜索疑似在移动端劫持百度搜索的流量。爆料内容显示,网友在用手机百度进行搜索并点击浏览相关网页时,被强制跳转到一个域名指向神马搜索的假百度页面。该页面内容严重模仿百度的设计,而推送内容全是低俗色情信息。

  (网友爆料“上了假百度”)

  回溯起来,劫持流量的事不是神马“首创”,2015年搜狗就利用其输入法劫持百度流量,为此还吃了官司。最终,法院判决搜狗不正当竞争,并判搜狗赔偿百度50万元。曾几何时,搜狗CEO王小川和UC董事长俞永福在做搜索上都野心勃勃,如今却先后曝出劫持流量的丑闻。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莫非他们二人做搜索的主要手段竟然是偷?

  更加凑巧的是,神马和搜狗在偷流量这件事上也有相似之处。神马搜索是在用户从落地页返回搜索结果页时将其劫持到自家网站上,而搜狗输入法是利用提示词诱导用户访问搜狗搜索。这两种方法都是在用户不知情的状况下重置搜索链接,将百度客户引流到自己搜索平台上,并且不做任何提示。此外,偷流量不仅非法抢占百度的市场份额,还诱导用户消费并从中谋取利益,直接损害用户权益。

  以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截取流量,反映出神马和搜狗在移动搜索上慌不择路的状态。据美国网站通讯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1月数据显示,神马搜索和搜狗搜索在国内移动端的市场份额之和仅占15%,还不到百度的四分之一。短时间内,神马和搜狗几乎没有可能通过正当竞争撼动百度的绝对优势地位。这一情况下,偷流量就成了他们做搜索引擎的一大“捷径”。

  无论是做搜索还是做企业,王小川和俞永福都曾走入误区。特别是搜狗已经进入“越奔跑越后退”的困局当中,而王小川也曾就此感慨“今年是很艰难的一年,世界真的是在崩塌当中。”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王小川犯的三个关键性错误可能是导致搜狗搜索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

  一曰盲目跟风蹭热点:

  曾经搜狗给人的感觉和王小川本人一样:钝感保守,搜狗因此错过了很多风口。而近两年,搜狗学会了借势炒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附庸人工智能。去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AI热潮,王小川便也为搜狗搜索穿上了AI的外衣,又是在搜狗内部过“狗胜节”,又是斥资4000万打造AI机器狗。却意外被拆穿搜狗的立知搜索只是存储和检索信息,完全不具备语义解析、推理判断等能力,更不用说深度学习了。

  二曰偷换概念画大饼:

  众所周知,搜狗并未独立上市,还是装在搜狐的资产里,然而每到搜狐公布财报的时候,搜狗都会借势宣传,生怕别人不会误以为自己是上市公司。有趣的是,去年年初人民币大跌之后,搜狗自行公布的财报数据悄悄将货币单位换成了人民币,意图利用汇率差拉高财报数字。拿2016Q4数据举例,搜狐财报称搜狗营收为1.72亿美元,同比增长仅4%,而搜狗自称营收1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

  三曰抱紧“三级火箭”不放:

  PC时代,王小川曾提出“输入法-浏览器-搜索”三级火箭发展模式,实质就是捆绑推广。当时虽然打开了部分市场,但就已经屡遭用户抱怨。不过随着移动时代到来,三级火箭的作用逐渐淡化。如今的智能手机厂商都预装了输入法、浏览器,留给搜狗的份额本就不多,加之输入法向来变现能力差,因此三个板块之间协同能力几乎消失,搜狗搜索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与王小川相比,俞永福做移动搜索手握的本是一手好牌,既有阿里巴巴在背后扶持,又有UC浏览器可以导流。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资源在俞永福手中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手好牌竟逐渐被打烂。这和俞永福给自己挖的三道坑不无关系:

  一为山寨百度:

  俞永福曾说,“创业者的使命就是要让传统巨头颤抖!”,扬言要“打造中文移动搜索第一品牌”。然而,俞永福让“巨头颤抖”的主要手段就是山寨百度——UI用户界面仿照百度、搜索结果页没有明显Logo等,所以在用户心理层面,神马并没有足够的识别度。没有差异化就谈不上颠覆,神马充其次只能做百度的“影子”。

  二为依赖UC导流:

  神马从2013年成立至今,导流基本依赖UC浏览器,且内容渠道狭窄,尤其缺乏UGC内容,可谓战略失误。近年来,随着移动端各类APP增多,浏览器已经不是主要的流量入口,而随着谷歌、百度、QQ等浏览器进场、UC浏览器就逐渐退出主流,市场份额不断下滑,因此神马搜索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

  三为盲目买买买:

  神马脱胎于UC优视,苦于没有搜索技术基因,因此收购了阿里巴巴的“一搜”。一搜原本属于雅虎中国,但随着雅虎中国的日渐没落,一搜也变得鸡肋,后来直接被马云砍掉。因此,神马买进一搜相当于接手了一栋烂尾楼,非但没有得到阿里的特别关照,反倒成了为淘宝、天猫输送流量的中转站。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王小川和俞永福之所以做搜索失败,是因为战略战术皆有问题。特别是由于自身技术不精、画饼难圆,不得不跟在他人身后邯郸学步,甚至明目张胆的劫持。而技术实力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一款依靠抄袭、模仿和偷起家的产品终究难以长寿。此次神马劫持流量风波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也为创业者提了个醒,不正当竞争只能害人害己,一旦企业形象和偷盗联系起来,想翻身就更难了。

标签: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广告服务- 免责声明-

Powered by 经济瞭望周刊  © 2008-2016 jjlw Inc.

版权保护:本网站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经济瞭望周刊所有

未经经济瞭望周刊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